亚洲杯小组赛开售 12场比赛元旦嗨翻天
对于唐明皇注中神感至诚而降福佑一句中的诚,邢昺疏曰:诚,和也。
[题头]本期《中国文化》刊载了朱汉民先生的专题研究文字,对宋学的内圣转向及《四书》学身心工夫论作了深入细致探讨。其二,《四书》学是儒家的内圣之学,身心之学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德性修养,当然也吸收了佛教的生存智慧。
理学家群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开展对外王型儒学王安石的批判。[8]《告子上》,《孟子集注》卷13,《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25页。理学家所讲的身心工夫,首先是一种道德修身工夫。宋儒反对走王安石从《五经》寻求富国强兵的外王路线,转向从《四书》中寻求内圣工夫。宋儒的身心之学不仅仅是道德修身的德性学问,同样也表达了个体存在的终极关怀。
宋代士大夫群体的思想世界、社会风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儒家士大夫的相互劝勉和自我期许要成为圣人。由于两宋时期的政治环境、学术生态逐渐发生重要变化。4 《宋史·张载传》,《张载集》,第386页附录。
盖礼之原在心,礼者圣人之成法也,除了礼天下便无道矣。40明陈鼎亦说: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24 张载一方面关注礼的形上依据,对无体之礼礼之原在心作了形而上的思考;他另一方面关注礼的政治制度、生活实践,将礼看作是一切国家典章、社会生活的规范制度。张载这一种将《周易》天道论与《四书》人道论结合,成为他建构性理之学的一种普遍性方法。
10 张载:《横渠易说·上经·蒙》,《张载集》,第85页。张载的义理经学,奠定了宋学史上著名的关学学统。
所谓关学,甚至可以就看作是张载之学,濂、洛、关、闽,亦可看作是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的代称,如明初宋濂有濂洛关闽四夫子的说法,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35 《宋史·张载传》,《张载集》附录,第387页。2张载数十年坚持对经典中义理的思考和探寻,使得朱熹表彰他的学术时说:横渠之学,苦心力索之功深。《宋史·张载传》记载,张载黜怪妄,辨鬼神。
《关学篇》《关学续编》的关学是引申义的,作者基于历史编纂学目的,希望对关中地区乡邦文献人物作出全面整理。41 陈鼎:《高攀龙传》,《东林列传》卷2,《文津阁四库全书》第456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682页。但是《六经》元典说到礼源于天时,往往是强调天的主宰意义而言,而张载论证理源于天,却是太虚本体化生的自然过程,是人对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大小之象的遵循。他坚持认为: 学者信书,且须信《论语》《孟子》。
此后,吕本中才正式称张载之学为关学。7 张载:《正蒙·乾称篇》,《张载集》,第 65页。
在张载的著述目录中,涉及礼学范围的十分广泛。譬如,张载的代表著作《正蒙》一书中,就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
这样,张载关注的礼就由学转为政,即如他所说: 礼非止著见于外,亦有无体之礼。37 胡宏著:《周子通书序》,《胡宏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2页张载对三《礼》的关注和重视,首先体现在他的礼义的研究中。摘要:宋学学派之一的张载之学,主要是通过诠释经典而展开义理之学的建构。《宋史》记载,张载年轻时期受到范仲淹的引导,通过学习《中庸》而入圣门,到后来出入释老,最后返归《六经》之旨而创建宋学的义理之学。穷理尽性,然而至于命,尽人物之性,然后耳顺;与天地参,无意、必、固、我,然后范围天地之化,从心而不逾矩;老而安死,然后不梦周公。
考察明清时期关中学者会发现,这些源于不同学术流派的儒家学者或理学思想,或许从整体而言,他们的学术思想十分多元化,完全不是一个学术流派,但是他们还可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乡邦的关学领袖张载的人格与思想均非常推崇。10 张载:《横渠易说·上经·蒙》,《张载集》,第85页。
张载这一种将《周易》天道论与《四书》人道论结合,成为他建构性理之学的一种普遍性方法。我们认为,不能够将引申义上的关学史看作是学派史,而是乡邦文献整理类型的地域儒学史整体。
41这里所言的关学,则均是指以地域命名的张载学派。张载要建构新儒家得天而未始遗人的义理体系,特别需要将《易》学与《四书》学结合起来。
加之完颜之乱,使得关学一度后继无人,所以全祖望感叹说:关学之盛,不下洛学,而再传何其寥寥也?亦由完颜之乱,儒术并为之中绝乎?44 明清以来,关中地区的儒学学术又开始有沉寂走向兴起,出现了不少具有学术造诣、拥有一定学术声望的学者。35故而宋代开始以地域命名张载的学派。13 张载:《经学理窟·义理》,《张载集》,第277页。46可见,吕柟虽然在学术上,可以纳入程朱学派,但是在广义的学统上,仍然明显继承了北宋关学的一些重要学术传统,故而有广义学统的历史渊源。
五十穷理尽性,至天之命,然不可自谓之至,故曰知。22 张载认为,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其实是依人的性情而建立起来的,故而礼具有使人回归本性的作用。
据全祖望在《宋元学案》的按语中引吕本中之语中有关学未兴,申颜先生盖亦安定、泰山之俦,未几而张氏兄弟大之。45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339页。
张载以及他创建的学派在宋学史上独树一帜,为新儒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宋学史的发展。从《元史·刘因传》,到《明史·解缙传》,均有以濂洛关闽的专门名称。
7 张载:《正蒙·乾称篇》,《张载集》,第 65页。譬如,关学既可能是指本义的宋代地域学派,也可能是指引申义的地域学术历史整体。23 张载:《经学理窟·气质》,《张载集》,第270页。当冯从吾、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等人在编撰《关学篇》《关学续编》时,将从北宋到明清时期的陕西关中地区的数十名儒学学者统统列入,也就是说,明清时期关中学者无论是传承当时哪一流派的学术,统统均可以纳入关学的群体中来。
39 黄宗羲、全祖望:《士刘诸儒学案》,《宋元学案》卷6,第251页。4张载的学术宗旨往往是以乐天安命为目标,故而他关注的经典首先是《周易》和《四书》,他进行的艰苦学术工夫集中体现在他将《周易》与《四书》的经典诠释结合起来。
而且,张载作为宋代新儒学的大家,特别需要将《周易》的天道和《四书》的人道论结合起来,即融合《周易》和《四书》而重建儒家的天人之学。根据张载的礼学,礼源于人之本性,其实就是源于太虚之天;同样,人遵循社会礼仪,同样是为了回归人的心性本体,进而返归太虚之天。
但是,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关中学者确实大多对北宋张载等乡邦先辈之人格及其学艺充满敬仰,他们在追随其他不同学术流派宗师的同时,仍然还可能受到北宋张载的关学学术传统影响。31 张载:《张子语录·后录上》,《张载集》,第337页。
最新留言